福特离场,比亚迪接棒——巴西工厂见证中国电车对欧美的逆袭之路

发布时间:2025-07-06 03:17  浏览量:1

7 月 1 日这天,巴西巴伊亚州的卡马萨里市挺热闹。一辆白色的海鸥电动车慢慢从崭新的生产线上开下来,巴西文化部部长马格蕾斯・梅内塞斯和州长杰罗尼莫・罗德里格斯脸上都带着笑,还跟比亚迪的工程师们击掌庆祝。谁能想到,四年前这里还是福特工厂关闭后的一片冷清,现在却被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启动声给叫醒了。

这片 468 万平方米的土地,曾经是福特汽车百年工业遗产的终点。2021 年福特说要彻底离开巴西时,压根没人想到,接下这摊子的会是一家中国车企。而现在,比亚迪砸了 55 亿雷亚尔(大概 71 亿元人民币),让这片土地又活了过来 —— 拉美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中心就在这儿冒了出来。

卡马萨里比亚迪工厂

福特在巴西的百年工厂,以前可是工业文明的代表,它一关闭,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。

2021 年福特撤的时候,卡马萨里市一下子没了经济支柱,失业率蹭蹭往上涨,整座城市都有点懵。

“当时我们都觉得,汽车工业的灯这下彻底灭了。” 当地以前在福特上班的佩雷拉回忆说。

那片荒草丛生的厂区,就等着新主人来呢。

比亚迪能接下这个活儿,可不是碰巧。早在 2013 年,比亚迪就在圣保罗设了办事处,从生产电动巴士的底盘开始做起。

2023 年宣布要收购福特旧址时,比亚迪巴西总经理李铁直截了当地说:“我们要在这儿建拉美新能源汽车的‘心脏’。”

选在这儿建厂房,心思可不少。卡马萨里市在巴西东北的工业走廊上,离萨尔瓦多港和铁路枢纽都近,天生就是辐射南美市场的好跳板。

工厂屋顶铺着太阳能板,还有雨水回收系统,用的电 100% 都是水电,巴西的官员都惊叹:“这儿排出去的水,比饮用水还干净呢。”

比亚迪巴西工厂一瞥

从 2023 年 10 月奠基到第一辆车下线,才用了 15 个月—— 比亚迪这速度,在南美工厂建设史上都算个奇迹。

生产线上,巴西工人若泽摸了摸刚组装好的海鸥电动车,笑着说:“这儿工资比本地工厂高 30%,我们正亲手改变国家交通的未来呢。” 这样的工作岗位,当地会新增 2 万个。

回头看看比亚迪在巴西的路,简直就是一部逆袭的故事:

能做到这样,藏在 137 项本土化改造里:为了适应雨季,把底盘升高 3 厘米;针对乙醇燃料,改造了油箱;海鸥车型更是凭着 350 公里的续航(NEDC 标准)和比燃油车低 15% 的价格,赢得了市场。

比亚迪在全球遍地开花

圣保罗的教师卡洛琳的经历,就是口碑慢慢传开的一个例子:“三年前朋友还笑话我买了个‘中国实验品’,现在他们看到充电成本才是燃油车的 1/5,都换成海豚了。”

技术帮衬:和巴西的高校一起建了新能源实验室,开放技术来培养本地的供应链基建革新:跟本土企业一起建充电网络,还推出了无感充电技术 AutoCarga标准输出:比亚迪的充电标准被写进巴西法规,从 “卖车” 做到了 “定规矩”

巴西总统卢拉在 TV Bahia 的采访里感慨道:“自从比亚迪宣布建厂,巴西汽车业新增的投资加起来有 1300 亿雷亚尔。推动巴西汽车工业变革的,还真是中国人!”

比亚迪巴西工厂开工留影

当海鸥车型在卡马萨里工厂完成检测时,2 公里外的港口停着比亚迪的滚装船。这些船载着获得 Euro NCAP 五星认证的海狮 07EV 往欧洲开,而日本街头也第一次有中国品牌闯进进口车前十。

比亚迪的全球生产基地已经形成了三角辐射:

匈牙利基地(正在建):年产能 20 万辆,瞄准欧洲市场巴西超级工厂:是撬动整个拉美市场的支点

2025 年上半年,比亚迪海外销量超过 47 万辆,比去年同期增长 132%。自己建的 6 艘滚装船组成运输舰队,把中国到南美的运输时间缩短了 12 天。

卡马萨里市政厅最近提议,要把工厂前的 “亨利・福特大道” 改成 “比亚迪大道”。

这不只是路牌换了个名。当福特蓝底白字的厂标被比亚迪 “Build Your Dreams” 的标语取代,生产线上的巴西工人亲眼看着:燃油时代的辉煌成了过去,电动时代的浪潮正从中国涌过来。

巴西街头,一辆海鸥电动车驶过褪色的福特广告牌,车尾贴着张新贴纸:“充电一次,跑遍萨尔瓦多 —— 若泽和他的中国朋友送给家乡的礼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