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泼斯坦风波再起!特朗普被指与受害者共处,白宫回应惹争议

发布时间:2025-11-15 11:42  浏览量:2

一封在档案馆里躺了十几年的邮件,突然把美国前总统唐纳德·特朗普拽回舆论漩涡中心。杰弗里·爱泼斯坦,这个早已和恋童癖、权贵交易绑在一起的名字,再次因为一句“那条从不吠叫的狗”的形容,让华盛顿的空气都变得紧张。

更扎眼的是,邮件里明明白白写着,特朗普曾和爱泼斯坦案的关键证人弗吉尼亚·朱弗雷共处数小时,而这位受害者生前却多次声明,特朗普没对她有过不当行为。

爆料来得正是时候。共和党刚把停摆的政府重新推上轨道,正想借着政绩稳住支持率,民主党就抛出这颗“炸弹”。一边是怒不可遏的追问,一边是滴水不漏的辩解,这场围绕邮件的大戏,本质上早成了两党博弈的新战场。

爱泼斯坦活着的时候,是美国上流社会的“社交达人”。棕榈滩的豪宅里,政要、富豪、明星来来往往,特朗普的海湖庄园更是他常去的地方,毕竟他曾是那里的正式会员。

两人的合影能从2000年排到2010年,特朗普2002年接受采访时还笑着说:“爱泼斯坦这小子,特别喜欢漂亮女人,跟我口味差不多。”

后来特朗普改口,说自己早就因为爱泼斯坦的“猥琐品性”把他逐出海湖庄园。他还补了个理由,说爱泼斯坦不光行为不端,还动了挖他员工的心思,这才彻底撕破脸。

但2011年爱泼斯坦写给朋友的一封邮件,却让这些说辞变得拧巴起来。邮件里,他用“从不吠叫的狗”形容特朗普,后面紧跟着一句:“他和弗吉尼亚在我这里待了几个小时。”

弗吉尼亚·朱弗雷这个名字,在爱泼斯坦案里分量极重。她从16岁起就被爱泼斯坦控制,是案件中最敢发声的受害者之一。

但特别的是,她生前在法庭证词和公开声明里都明确说过,特朗普从没对她有过越界行为。2025年4月,朱弗雷自杀身亡,她的证词成了无法对质的“死证”,也让这封邮件的解读变得更加复杂。

网友翻出的旧账更让事情扑朔迷离。有人找出2008年爱泼斯坦因性侵未成年入狱时,特朗普接受采访的片段,当时他说“我早就和他划清界限了,这种人就该待在牢里”。可邮件显示的2011年,两人似乎仍有交集。

这些前后矛盾的细节,把“特朗普到底什么时候和爱泼斯坦切割”的疑问,抛到了公众面前。

对普通人来说,大家不在乎政客的社交圈有多乱,真正在意的是:那些被权力庇护的罪恶,到底能不能被揭开?爱泼斯坦2019年在狱中自杀,留下一摊子没查清的事。现在这封邮件曝光,无非是让大家再问一遍:权贵是不是真的能逍遥法外?

舆论烧到白宫门口时,新闻秘书卡洛琳·利维特站了出来。有记者说,她站在发布会台上,像极了那部叫《梅根》的恐怖片里的AI玩偶,说话流畅得没一点卡顿,再尖锐的问题抛过去,都能被她用一套话术弹回来。

“总统当年是不是在爱泼斯坦的住所,和弗吉尼亚·朱弗雷待了几个小时?”记者的问题直戳要害。利维特眼皮都没眨,直接回了句双重否定:“这些邮件除了证明特朗普总统毫无过错之外,什么都证明不了。”

这话一出口,台下记者当场炸了,追问声此起彼伏,她却接着往下说,压根不接茬。

为了坐实“早已切割”的说法,利维特把特朗普的理由又复述了一遍:“他们都是棕榈滩的住户,爱泼斯坦也确实当过海湖庄园的会员,但总统发现他行为不端,还有意挖自己的员工,早就把他赶出去了。”

可她从头到尾没解释,既然早就划清界限,为什么会和朱弗雷在爱泼斯坦的住所共处?也没说清“从不吠叫的狗”到底是什么意思。

有记者追问“为什么不把完整档案全公布,省得大家猜来猜去”,利维特的回应更绝。她提高声调说,特朗普政府在爱泼斯坦案上的透明度,比之前任何一届政府都高。“司法部已经交出去几千份文件了,还在配合众议院的调查,你们现在能看到这些邮件,全是我们推动的结果。”

这话刚落地,就被事实打了脸。众议院监督委员会9月就公布过超3.3万页相关文件,2025年11月又公开了2万页新内容。反观特朗普政府,2025年2月首批交出来的文件,全是些无关痛痒的边角料,关键信息一个没露。

更有意思的是,众议院里所有民主党人都催着要公布完整档案,除了少数几个共和党人,剩下的都因为要保特朗普,明着反对。利维特口中的“透明度捍卫者”,更像自导自演的戏码。

眼看绕不开质疑,利维特干脆把矛头指向民主党。“拜登当总统的时候,这些事民主党人提都不提,他们根本不关心受害者。现在跳出来喊,不就是因为特朗普要回白宫了吗?”她的声音里带着火气,想把舆论焦点从邮件本身,转移到“政治迫害”上。

当被问到会不会见那个带头签请愿书、要逼政府公布文件的共和党议员劳伦·博伯特时,利维特又把问题抛了回去:“我们随时愿意给国会议员做简报,这还不够透明吗?你们还要什么?”

一套组合拳下来,记者们的追问被绕得没了方向,原本该聚焦真相的发布会,变成了白宫的“公关秀”。

熟悉美国政治的都知道,处理丑闻就两条路:要么说实话降温,要么赶紧转移注意力。特朗普团队偏要反着来,一边说“这事儿不值一提”,一边又任由邮件在网上发酵。

这种矛盾的操作,其实藏着算计,他们要的不是平息争议,是把争议变成攻击对手的武器。

民主党选在共和党重启政府的时候爆料,算盘打得也很精。特朗普刚靠着“解决停摆”刷了波好感,这封邮件一出来,所有媒体的头条全变成了“特朗普与爱泼斯坦”,政府的政绩瞬间没人提了。

他们就是要借着爱泼斯坦案的敏感性,把特朗普钉在“权贵保护伞”的标签上,打击他的支持率。

白宫的回应,刚好踩中了这个点。利维特反复强调“这是民主党搞的干扰”,就是想让支持者觉得,特朗普是被政治对手陷害的。

周三的发布会上,她故意点了右翼网站记者里根·里斯的提问,这位记者的问题全是关于政府运作的,压根没提爱泼斯坦。就这么一下,发布会的话题被成功带偏,原本准备追问的记者,连插话的机会都没了。

这场攻防战里,最该被关注的人,反而被晾在了一边。弗吉尼亚·朱弗雷16岁被胁迫,一辈子都活在阴影里,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发声,却在真相快要浮出水面时自杀。

她的遭遇,成了两党博弈的筹码;她的证词,被拿来反复解读、利用。爱泼斯坦案里还有多少像她一样的受害者?那些藏在文件背后的罪恶,到底能不能被彻底揭开?这些问题,在政治口号的喧嚣中,越来越模糊。

爱泼斯坦案闹了这么多年,公众最想要的从来不是政治八卦,是真相。2019年爱泼斯坦在狱中自杀,监控“恰好”故障,看守“恰好”失职,这背后的猫腻,谁都看得出来。

现在越来越多的文件被公布,3.3万页,2万页,还有无数被藏起来的内容,每一页都可能藏着受害者的希望,藏着权贵的罪证。

可特朗普政府的做法,却让人看不到诚意。他们嘴上说“透明”,交出来的全是无关紧要的文件;民主党喊着“要正义”,却选在最能打击对手的时候爆料。两党吵来吵去,没人真的关心受害者经历了什么,没人真的想把所有真相都摆到阳光下。

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留言:“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,他们关心的从来不是弗吉尼亚,是选票。”这句话戳中了要害。

当政治利益凌驾于正义之上,当受害者的痛苦变成攻击对手的工具,所谓的“真相”,不过是各方精心包装的谎言。

现在,众议院还在推动完整文件的公布,特朗普团队则在全力阻挠。这场拉锯战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,爱泼斯坦案的真相,可能还要在政治的泥潭里再待一阵子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:公众不会一直忘记那些受害者,不会一直被政治话术蒙蔽。

爱泼斯坦的邮件,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美国政治的荒诞,权贵们用权力掩盖罪恶,政客们用真相换取选票,而那些被伤害的人,只能在阴影里无声呐喊。白宫的回应再娴熟,也绕不开“为什么不公布完整文件”的疑问;民主党的爆料再及时,也藏不住背后的政治算计。

未来,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文件被曝光,还会有更多的细节被挖出。但只要两党还在把真相当筹码,只要权贵还能靠着权力逍遥法外,爱泼斯坦案就不会真正结束。而那些像弗吉尼亚一样的受害者,他们的正义,可能还要等更久。